家长讲座:走进孩子
发布人:夏颖 发布日期:2014-03-28 浏览次数:2658
 

第一部分   您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测试题

结果探讨

1.一天里你至少有2个小时同孩子在一起学习、谈话和玩耍吗?

  A有,有时多,有时少;

  B只有休息日;

  C没有,太忙,事儿太多。

2.能否经常原谅孩子的过错,以后再也不提吗?

  A是的,总是这样做;

  B那要看孩子是什么错; 

  C为了教育孩子,经常提起。

3.禁止孩子做某件事,你会向他们解释清楚你的理由吗?

  A是的,绝对解释清楚;

  B只是简单地说“不行”;

  C不解释,孩子应该绝对相信并服从我。

4.你认为孩子听话吗?

  A是的,是这样;

  B一般还算听话;

  C很苦恼,孩子经常我行我素,不听话。

5、你会经常失去自控,严厉斥责孩子吗?

  A从来不;

  B有时控制不住自己;

  C经常失去自控,对孩子发脾气。

思考:

1、 我是“好爸爸”和“好妈妈”吗?(若不是,为什么会要求孩子完美?)

2、 我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亲而不教,也有成效;

亲而又教,效果更好;

不亲而教,等于无效。

第二部分  如何走进孩子?

 一、案例:孩子,你要什么?

小赵是一位智障学生,平时喜欢画画,有次心理辅导,我让他展示一下他的画画技术,他便作了以下两幅图:


家长思考:从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想念父母、渴望温暖)

启示: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对于爱的渴望都是一致的,孩子的内心必须被满足。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不要仅仅从物质上来关怀,要走入孩子的内心。

二、如何走进特殊孩子的心?

(一) 了解孩子行为的意义

1、行为的定义(responsebehavior

 行为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任何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动作或行动。

 ·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外显:可观察、可测量;内隐:不易被他人观察,但可自我观察或者通过各种途径测量。)

 ·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

 ·是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客观实际的表现。

·对行为进行描述必须是准确详细的,与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且可在相似的情境中

重复观察到。

 2、问题行为的概念

 问题行为是与普通人的行为相比所表现的出的过度、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 

 ·过度:次数多、强度高

 ·不足:与同龄人相较表现出该行为的不够、迟缓等。(例如宝宝说话)

 ·不适当:行为反应与所处情境不符。

 ·问题行为表现欲年龄、所处情境、生理心理状况等相关。

3、判断的标准

·频率或者说实践性:在某个特定时间内出现;一段时间;不停地出现。

·情境性:某种情境内表现出的特定行为在此种情境下是不正常的,当然必须注意要根据文化背景来判定。(结合实例判断哪些是问题行为:影响到自我的健康和周围人)

(二)有效的矫正方法

Ø        强化

  1、概念:某种行为发生之后所跟随的结果,能够导致将来该行为发生率增加的过程。正强化:某个操作性行为在某个情境或者刺激条件下出现,即时得到一种刺激物,若该刺激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所以在以后类似的情境或刺激条件下,这个操作性行为出现的概率会增加。(其中正强化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判断成功的标准:持续时间长、发生频率高

  2、实施过程

  ·制定正强化的实施计划

    注意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是正强化的目标,即靶行为的确立

什么样的情境,需设置限定

3、哪些刺激物可以作为强化物

选择标准:投其所好;方便;多次使用不至于迅速满足;发放不会花很长时间;多元化,避免单一。

  4、记录强化过程

  ·遵循原则:

    即时得到强化物

    给予强化物要告知为什么

    只有行为出现才能得到强化物,之前必须处于剥离状态

    物质性强化物最好结合社会性强化物(如口头表扬)

    给予物质性强化物不能一次给予满足

    强化应注意个体的行为成效

3、脱离程序

     保留社会行强化物,物质性强化物则逐渐减少

     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强化物替代

Ø        惩罚

   1、定义

惩罚是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损失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行为减少)

2、主要形式

·施以厌恶刺激

 A.与身体有关的厌恶刺激:让身体感觉到疼痛

B.否定的言语刺激(谴责)

·隔离/暂停(排除式的隔离或者是非排除式的隔离)

隔离应注意时间、地点、方式及对象。

·反应代价

当个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移去他的的正强化。如标志、小红旗。

3、过程

·制定惩罚的实施计划

     行为目标:发生频率、时间、结果严重程度等

选择惩罚方式:根据特定个体、情境、情况等选择特定方式

   ·注意点

  错误行为和正确行为都要告诉对象,解释原因

  必须及时

  执行人的态度应该一致

  执行过程要引导良好的行为:惩罚最好结合正强化

  执行者应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以免被个体控制

Ø        消退

1、定义

在一个确定情境中,行为者出现了以往被强化过的行为,如果此行为的结果没有像以往一样被强化,则该行为出现的概率下降,这一过程即为消退。(行为减少)

2、实施过程

·制定消退的实施计划

      行为目标:不良目标、行为数量不多

                行为是否具有可消退性

实施者的心理任务

配合正强化物

(原则:关键在于一致性)

    三、运用:做规矩 vs 爱(安全感)的平衡

     1、举例:小孩好习惯的养成(啰嗦的妈妈)

     2、具体运用法则:

        1)正确明白无误的指令

        2)对事件适当的解释

        3)前后一致的行为

        4)肢体的辅助(亲密关系)

     
 
版权所有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Copyright By minh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2009-2010.All Rights Reserved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