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度启智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发布人:李岚 发布日期:2018-01-18 浏览次数:3680
 

`                                                                                                                                                                                                                                                                                                                                                                                                                                                                                                                              

2017学年度启智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一、启智部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启智部现有16个教学班,在读144名学生。学生人数已经占到全校人数的一半以上,学校的招生对象近几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先的以招收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为主改变为以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为主,其中还兼有自闭症、多动症等学生。在校领导“满怀信心地对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2、教师队伍情况:

启智部拥有学科教师近四十位,教师整体素质近几年在不断提升,由于两年来青年教师的涌入,部门教师的学历大幅度的提高,拥有华师大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9位,其他老师都均达到本科或大专学历;100%以上的老师都能掌握“Power point”的制作,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有老师都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工作,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改进案例的撰写等等都在网上交流共享,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气氛。特别是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来,每位老师都认真分析了自己教学上的优劣,制订了改进目标。学校教导处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改进制度、改进测量表,要求每位老师从平时的教学流程上体现自己的改进目标,每学期还配套进行改进教学的评比,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3、教学设施设备情况:

学校整体环境优美,教学功能齐全,建有教学行政楼、学生康训楼、学生公寓楼、室内体育馆及为各类残障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的康训教室以及其它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其中家政室、感统室、多感官室、情景模拟室、蒙特梭利室、个训室、自闭症等专用教室都为我们智障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现代化的教育,为今后踏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发展基础: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新课程(简称培智学校新课程)的研制是教育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的三项课程研制任务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国课程研制现代化工作的一部分。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实施方案》,《方案》的实施对每所培智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的课程方案更加贴近智障学生实际,更加贴近社会的需要,更加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面临的形势,采取相应策略,应对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提高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大背景,在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以社会适应为核心,以“医教结合”为切人口,以强化个别化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发展的课程。

另外我部门的区级课题“义务教育阶段自闭症学生矫治策略的研究”已经完成,编写了《自闭症学生训练指导手册》,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开始学校又成了自闭症研究小组,以一、二年级班群为主开展自闭症研究工作。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目标

总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和基本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情操,成为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

分阶段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注重低、中、高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主导能力的发展。低年级侧重于家庭生活为核心的自理自助能力的发展,中年级侧重于学校生活为核心的沟通、认知能力的发展,高年级侧重于社会生活为核心的劳动、自立能力的发展。

1、低年级目标

(1)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具有初步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遵守学校的基本规则。乐意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爱同伴、爱师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2)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初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参加体育活动和各种身体机能康复活动,掌握简单的活动技能。

(4)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会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认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标识。

(5)了解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数概念及数量关系。

(6)喜欢自己身边美的事物并能用动作、歌声、言语、涂鸦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中年级目标

(1)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行为守则,具有集体荣誉感,能与同伴合作,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爱集体、爱家庭的情感。

(2)学习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劳动,能独立完成任务。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康复活动,学习较为复杂的活动技能。活动中能避开不安全因素。

(4)能用语言进行交流,学习简单的读写技能。

(5)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方法,了解数量关系的实际意义,能在生活中初步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理解简单的图形,发展空间知觉。

(6)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简单科学常识,知道这些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对音乐、舞蹈、绘画、图像、造型等艺术形式感兴趣,并能模仿学习。

3、高年级目标

(1)形成能融入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自我保护。

(2)初步了解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关心周围发生的变化,具有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资源,并能从中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或获得帮助。

(4)养成锻炼的习惯,具有保健意识。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劳动任务,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

(6)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运用语言文字或其他方式获取信息,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人沟通。会写简单的应用文。

(7)掌握生活所需的运算技能,能在生活中运用,学会使用运算工具。

(8)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

(9)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能享受生活中美的事物。

(二)教师发展目标

知道课程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熟悉课程理念,了解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会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

教师会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善于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修,以此来熏陶学生。

学校聘请区教研员及相关的专家,与我部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形成长期长效机制,以此激活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质,培养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使各层次教学教学能力等到相应提高,力争培养出一批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设计思路

1、以生活适应为核心,整体设计学校课程。

以学生生活适应为核心设计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课程,符合我校特点的智障部课程。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生活性、基础性、实用性、整体性和连贯性。围绕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生活适应、生活情趣、生活技能、生活常识,在低、中、高年级各有侧重,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整体的、系统的课程结构。

2、构建基础性课程、选择性课程、补偿性课程与技能性课程相结合的个别化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立足于学生的独特发展需求,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基础性课程的内容体现国家和上海市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全体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发展性课程着眼于学生潜能开发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补偿性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缺陷补偿,提高学生的生存与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与本校特色。

(二)、课程特色

1、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积极情感,丰富生活技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生活适应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综合运用教育学、医学、心理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编制课程,促进多学科融合,重视医教结合,有效补偿学生多方面的缺陷。

2、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建立旨在使学生融人社会、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课程价值取向,确立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形成能融入社会的行为规范。

3、强化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和补偿性,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1)整体设计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课程。在提供促进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情感等发展的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支持学生潜能发展的发展性课程和使障碍得到康复的补偿性课程。

(2)注重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整体性的学习经验。

(3)建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4、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性,提供适合学生需求的个别化教育

(1)充分运用上课、活动等多种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注重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获取直接经验。

(3)从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出发,采用教育、医学等多种手段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与康复训练,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

(1)以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基础,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2)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实施个别化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四、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基础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七大类科目。

    1品德与社会: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学习社会基础知识,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的初步认识、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指导中重度弱智学生认识一些社会自然现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矫正和补偿社会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

2、实用语文:以学生生活为核心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学习与应用。

3、实用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的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为主,能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的一些实际问题。

4、艺术与情趣:它包括唱游和美工。

(1)唱游: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和律动训练,培养和发展智障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补偿学生的感知障碍和动作不协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美工:通过美术、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补偿智障学生的感知缺陷,培养和发展学生视觉、观察、绘画、制作和审美能力。

5、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丰富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为主。

6、班队会: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选择性课程,设置为五大科目。

1、社团活动:以生活技能训练、体育与艺术训练和职业劳动技能训练为重点,适合弱智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训练。使学生掌握生活和劳动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养成必要的良好习惯。

生活技能训练以低、中年级学生为主;职业劳动技能训练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育与艺术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艺训练,采用走班制的形式。

2、信息科技:学习简单的电脑操作、网络运用以及其他现代化通讯方式为主。帮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工具更好的适应生活。

3、日常英语:以学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口语、标识为主。

4、自然与科学:以了解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现象为主,使学生了解与生活相关的科学常识和自然现象,学习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初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

5、心理健康:提高智障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补偿性课程,设置为二大类

1、感知统合训练:运用康复器材对学生的大、小肌肉运动、动作的协调、空间知觉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做好相应的记录。

2、沟通与交往:加强说话训练,对学生的言语障碍进行补偿,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技能性课程,设置为二大类

1、生活(劳技):以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为主。低年级侧重于生活自理、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等教育,中高年级侧重于学校、家庭生活常识与技能,初步的劳动与职前教育。

2社会实践:以交往沟通、社会行为规范等社会适应知识与技能教育为主。低年级学生开展家庭、学校生活适应性实践活动,中高年级走出校门,以社区、社会生活适应等为主,开展实践活动。

(二)各科课程周教学时间表

 

2017学年度启智部课程设置

 

 

 

 

 

 

 

基础性课程

品德与社会

/

1

1

实用语文

4

5

5

实用数学

4

4

5

运动与保健

2

2

3

艺术与情趣

唱游)

2

2

1

艺术与情趣

美工)

2

2

1

班队会/晨会

5

1

1

体锻

4

4

4

 

选择性课程

社团活动

/

2

2

心理健康

/

1

1

信息科技

/

 

2

自然与科学

/

1

1

补偿性课程

感知统合训练

1

1

 

沟通与交往

1

1

1

 

行为训练

1

1

 

技能性课程

生活劳技

(午睡)

6

2

2

社会实践

/

2

2

总教时

32

32

32

 

 

 

(三)教材的使用与选编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依据,重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兴趣,体现基础性。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教师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的需求,教材的选用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程度、接受能力,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使用与选编,要具有本班的特点。

各学科教材可使用的情况:

★实用语文——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生活语文、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教材书、卢湾区辅读学校的实用语文教材。

★实用数学——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生活数学、全日制培智学校数学教材书、卢湾区辅读学校的实用数学教材。

★生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生活适应、卢湾区辅读学校的实用生活教材、上南辅读学校的生活自理教材

★品德与社会——上南辅读学校的《品德与社会》教材、自编《民防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等教材

   ★社会实践——自编教材

★唱游——参考全日制培智学校音乐教材书,亦可自编

★美工——参考全日制培智学校美工教材书,亦可自编

★运动与保健——参考全日制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教材书,亦可自编

★社团活动——自编教材(体艺类)

★日常英语——可参照普校的牛津教材,亦可自编

★信息科技——自编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

★劳技——可参考全日制培智学校劳动技能教材,亦可自编

★沟通与交往——自编教材(要有详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句型练习,争取形成校本课程)

五、课程实施与管理

1. 组织机构

架构启智部课程建设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运作与协调。成立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校长为组长,部门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负责人为成员。

2. 制度落实

  (1)统一思想,加强研讨,确保课程规范有效运行。在新学年开始前,课程管理工作小组将召开有关人员的新学期课程实施研讨会议,学校相关领导解读新学年课程计划,听取意见,提供专业支持。

2)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保证课程教学按计划运行和实施。启智教学部将继续按已经建立的教学质量监控程序性文件,执行教学常规检查监控制度,如:定期教案检查,教研组活动抽查,学生和家长参与评教等。对检查出的违规情况将按规定进行处理,保证教学工作质量。对教学常规检查监控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做好档案积累工作。

3)完善补偿性课程和技能性课程的实施方案,提高两类课程的实施效果。对已经开设的课程进行全面的审核、评价,促使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与要求,调整或取消一些反映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课程项目。

3. 校本培训

1)围绕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部门教学骨干作用,搭建研讨论坛,进行专题讨论;用好多种校外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专家报告、实地考察等,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2)营造浓郁的研修氛围,创设良好研究条件。鼓励教师博采众长、求实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赋予教师在教学上的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同时在经费、设备、设施、时间安排等方面结合教师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有意义、有需要的培训活动。

3)校本研修的过程,要把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升教育智慧,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畅所欲言、允许争论、不强求一律,让每位教师朝着既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方向努力。组织教师认真填写《校本研修学校手册》和《校本研修教师手册》,进行区级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展示会。+

六、课程评价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1、根据教师的不同的情况,以及教师的基础,帮助每位老师制定好三年发

展规划,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自觉主动的发展。通过对教师个人目标达成度的考核和评价,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促进教师最大限度的发展。

2、加强教学流程管理,从备课、上课、听课、作业、辅导、考查等多方面

对教师进行评价。在每学期开展一些有效的评比活动,如:备课评比、作业评比,三个部门之间的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控,通过随堂听课、组内互听课、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若干规定”操作。

4、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通过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时间,让教师从理论结合实践,开展一些教学评比活动,如:案例评比、多媒体制作评比、教学反思交流,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自我完善,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二)建立使学生个体充分发展的评价

1、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认知、语言、生活技能、运动、

情感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与成长轨迹。

2、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不仅考查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或表现出的行为,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情绪、学习能力等表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调整教育目标服务。

3、关注个体差异与发展潜能。承认并尊重学生在生理、认知、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注重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被评价对象,既了解他们的现有水平,更关注他们的潜在能力与发展方向。

4、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采用考核、档案袋等评价方式,运用观察、交谈、作业分析等方法,综合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的评价信息,使评价成为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有助于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评价

1、学校课程计划的可行性、课程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科学性等都成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得评价有利于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

2、定期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发现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针对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进课程管理。

3、建立校长、教职工、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定期与不定期地收集各类人员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建议,提高教职工、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

 

     
 
版权所有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Copyright By minh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2009-2010.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