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残障学生发展体系,凸显脑瘫教育特色 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年发展计划 (2011—2015)
发布人:蔡家欢 发布日期:2012-05-15 浏览次数:5713
 

构建残障学生发展体系,凸显脑瘫教育特色

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年发展计划

2011201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关心特殊教育”,上海市也制订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特殊教育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针对这一大好形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我校特制定四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现状

(一)基本情况

   为适应市教委提出的上海市聋校设点布局总体规划与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发展需求。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025月,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成立。并于同年91日如期开学。目前学校共有28个教学班,316名学生,招生对象为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和脑瘫三类残疾学生。学校现已形成集听障教育、智障教育、脑瘫教育为一体的、全市仅有的一所为多种残障学生服务的高标准、寄宿制、现代化、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人,平均年龄37.8岁,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26名,占全校教师的38.8%。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7名,占全校教师的56.7%。任课教师学历水平达到大专以上的占98.5%。上岗教师任职资格达标率100%。区、署级骨干教师7名,市级教研组长2名,区级教研中心组成员4名。各部门、各学科教学力量配备合理,并有各自的教学骨干,在市、区内的脑瘫教育、听障教育、智障教育等特教领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学校占地14561.80平方米,其中体育用地面积3603平方米200环形塑胶跑道操场和100塑胶直跑道),教育用地10958.80平方米,绿化面积39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678平方米。学校整体环境优美,教学功能齐全,建有教  学行政楼、康训楼、室内体育馆,配有各类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并做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

为残疾学生能享有高质量义务教育的权利,为提高残障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生存质量、回归主流,浦东特教人在不懈努力着。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校先后被评为浦东新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上海市心理健康示范校、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发展优势

1凸显学校精神风貌  

学校创建九年来,全体教职工以“满怀信心地对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教育”为办学理念,以“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为校训,在校领导的带领下, “团结、和谐、务实、争先”的精神深入人心,凝聚力空前高涨,教师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逐步形成,成为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2、建成现代化教育设施

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基本能够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每间教室都安装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以及电视机和扩音系统,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校园网覆盖主要教学和管理活动场所。为使学生的教育、康复更为有效,学校建有各类专用教室,如多感官训练室、运动功能疗法室、个别语言训练室、作业疗法室、生活技能训练室、水疗室、沙疗室等,满足各类残障学生的康复需要。

3、形成脑瘫教育特色

本着“全纳教育”的理念,学校接纳脑瘫学生集中入学,开创了国内脑瘫教育的先河。学校将康复训练渗透至课堂教学之中,融康复理念、手段于教学之中。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取得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在上海及全国的特教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课题《浦东新区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四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一等奖、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特教科研成果特等奖、浦东新区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广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4、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

学校目前设启音部、启智部、养护部、课程研发中心、学生管理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形成“三部四中心”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保障教育教学和后勤两大重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从校领导到教职员工,已经从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思考并在逐步按照标准要求运行,学校现已建立140多项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记录表格,教职员工工作的规范化意识增强,科学化的管理意识及精品教学服务意识也大大增强。

(三)存在问题

1、办学经费短缺

几年来,政府给予了学校很多的关爱,但由于学生残疾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脑瘫、自闭症及重残学生更是需要一对一的教学及护理,听障学生采取寄宿制,教育成本之高在所难免。特别是两区合并,原南汇教育局给予我校南汇聋生的二十几万经费停拨,2010年又取消了住校生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2、人员编制偏少

脑瘫学生集中入学属特殊教育之开创性工作,由于没有编制标准可参照,所以造成学校人员紧缺,教师负荷超重,精神压力大。

3、专技人员不足

学校一流的设施尚未与一流的师资相匹配。现有的教育师资远远不能满足残障儿童康复需求,学校需要更多的康复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

二、发展思路

(一)发展的思考

学校处于浦东特殊的人文地理位置,又是全市唯一一所招收多种残疾学生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近几年来,新区政府更是加大了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学校的基础建设一流,校园规模、文化环境和育人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职工的积极性、教育教学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脑瘫教育特色初显成效。

在特殊教育倍受关注的大好形势下,尽管我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发展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满怀信心地对残障孩子实施高期望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以脑瘫教育为特色,适合三类残障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体系,以国际化的视野构筑一条“医教结合”之路。

(二)发展的定位

经过四年努力,打造一所整体管理规范、教育质量高、学生发展和谐、社会信誉较高、学校特色鲜明的上海特殊教育品牌学校,真正在上海起示范作用,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能起辐射指导作用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努力培养一支现代特殊学校所需的师资队伍,走“医教结合”道路,构建起以脑瘫教育为特色,适合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在上海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家长满意的“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示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

 ()培养目标

学校以尊重学生需求为宗旨,以开发学生潜能为导向、以康复发展为抓手,以回归主流为目标,面向全体残障学生,扶残助才。通过适合听障、智障、脑瘫三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最大限度的补偿缺陷、发展潜能,激发自尊、自强、自爱、自理、自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克服身心障碍,以健康的心态融入主流社会。

(三)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实现现代化:建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服务至上、效率优先的适合本校一校三部特点的精细、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

1)管理指数:

——建设机构精简、职能明晰、管理精细高效的组织体制。制定体现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规章制度体系。                                                                                                                                                                                                                                                                                                                                                                                                                                                                                                                                                                                                                                                                                                                                                                                                                                                                                                                                                                                                                                                                                                                                                                                                                                                                                                                                                                                                                                   要使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指向有利于残疾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增强学校综合竞争能力。

2)体制指数:

——学校领导体制:法人治理、权利制衡、职能互补。

——内部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精简高效、自主发展。

3)教学指数:

——师生关系:关爱、民主、平等。

——课堂教学:改善学生的活动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分组学习、个别化教育。

——手段使用: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设备设施,提高教学效能。

——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和综合性。

2、队伍建设步入专业化: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精神上的“奉献型”、专业知识上的“复合型”、专业能力上的“综合型”、专业智慧上的“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专业化指数:

——专业精神上的“奉献型”:具有巩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残疾学生,热爱特教事业。涌现较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浦东特教教工“爱心铸师魂”特色品牌。

——专业知识上的“复合型”:教师不仅掌握自己所教相关学科的知识,还应具备相关的特教理论、科研、心理学、医学等基础学科知识。

——专业能力上的“综合型”:教师除掌握教育、教学能力,还应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所教学生的智力或听力检测、康复训练、补偿缺陷、个别化训练等专业技能,熟练使用相关设备。

——专业智慧上的“创造型”:能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进行康复、教育、科研三者结合的研究、整合与实践,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学生培养迈向社会化:补偿缺陷、发展智能、开发潜能,培养个性、健全人格,自强自立、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残而不废,对社会有用的人。

1)思品指数:

——在“爱人以德,自强不息”的学校人文精神熏陶下,激发自尊、自强、自爱,自理自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尊重、合作、诚信、自强”的良好品德。

2)身心指数:

——身体健康:通过各种康复手段,以特奥运动为载体,使各类残障儿童的残余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发展,残障程度得以改善,体质得以提高。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对听障部的孩子加强心理疏导,使其能克服身心障碍,以健康的心态融入主流社会。

3)智能指数:

——听障学生:按照国家聋教育教学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是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完善;基本技能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获得,重视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培养。学习信息技术及简单的英语。

——智障学生:按照弱智教育教学纲要,掌握实用的文化基础知识、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简单的劳动就业技能。

——脑瘫学生:参照弱智教育教学纲要,掌握实用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我康复和自我服务的生活自理技能,培养学生操作简单的信息技术及艺术表现等技能。

4、环境建设体现人文化:营造爱意浓浓,自强不息、充满人文关怀和现代一流设施的特殊教育园地。

1)设施指数:

——充分发挥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能,革新使用方法,提高使用效益,使学校对内对外咨询交流、互动平台更为方便、畅通。

2)环境指数:

——校园:布局合理,整洁优美、温馨和谐,使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感到被重视、被支持、被关爱。

——校训:让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

——教风:奉献、求索、合作、创造

——学风:健康、诚信、自强、好学

5、脑瘫教育形成特色化: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医疗、教育、康复深度融合,密切合作的教育体系,以满足脑瘫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将致力于把脑瘫教育做强做大做精,打造上海特殊教育特色品牌。

1)设施指数:

——提供能满足脑瘫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各类学习、训练、生活场所,及各类康复设备,为脑瘫孩子的教育、康复提供物质保障。

2)课程指数:

——为脑瘫学生制定符合其身心康复、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课程及其标准,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能及脑瘫学生教育、康复质量。

3)评估指数:

——构建统一、科学、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的脑瘫学生功能评估模式。

4)专技人员指数:

——教师:打造一支集教育、医学、康复、心理知识为一身的脑瘫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医生:医院小儿科、康复科医生。

——康复师:专业康复理疗院校毕业,持有国家专业部门颁发的康复理疗师证书。

5)康复指数:

——康复与引导式教育的整合:物理治疗与引导式教育、中医疗法与引导式教育、作业治疗与引导式教育、音乐语言治疗与引导式教育。

——康复与统合训练的整合:了解训练器械和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使脑瘫学生通过统合训练,缓解病情进展。

——不同年龄段脑瘫学生的训练目标:了解掌握脑瘫学生不同阶段,肢体可达到的水平和状态,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阶段的训练目标,使学生的康复计划更具针对性。

6)教学指数:

——针对脑瘫学生的肢体、心理、智能情况,总体提炼适合脑瘫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研究康复与课堂教学整合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与康复训练整合的质量和研究的效益。

6、自闭症教育实现个性化:以关注并发展自闭症学生的基本社会认知技能、交往技能和生存技能,以及开发他们的潜能为目的,建立以医学诊断为依据,专家评估为指导的,教育与康复深度融合,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的教育体系,使学校在自闭症教育上有所建树。

1)设施指数:

——提供能满足自闭症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各类学习、训练、生活场所,及各类康复设备,为自闭症学生的教育、康复提供物质、环境保障。

2)课程指数:

——根据自闭症学生的低、中、高三类功能,开发相适应的综合性教育干预课程,以促进自闭症学生的语言、社会化、积极情绪、认知发展。

3)评估指数:

——构建一套科学、 简单、实用、操作性较强的自闭症学生学校课程评估体系。

4)专技人员指数:

——教师:打造一支由专业老师引领的集教育、医学、康复、心理知识为一身的自闭症教育师资队伍。

——医生:浦东新区妇幼保健医院医生。

——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教系教授、研究生。

5)康复指数:

——运用环境、视觉策略,以程序化训练、游戏活动为主要模式,通过个别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居家训练等形式,对各类自闭症儿童进行适切、有效的康复训练。

四、发展措施

(一)健全现代化的管理文化

1、以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为指导,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负责。建立现代的教育理念、管理机制。

2、以“机构精简、职能明晰、管理高效”为原则,继续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扁平式管理模式,形成“三部四中心”有序有效运作的管理秩序。完成新一轮学校中层干部竟聘上岗工作。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为后备干部的选拔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四大”管理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质疑机制、创新机制,形成学习加激励、制度加情意的刚柔相济管理风格。以真正实现丰富学校内涵、以管理促发展的目标。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通过设立网络平台、家长开放日、校长信箱等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不断弥补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

5、健全校务委员会、教代会、班主任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制,使全体教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决策,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6、更新设备,配备技术力量。建设数字化校园,完善学校网站,建设教师个人博客、班级主题网页,通过学校论坛、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远程交流、远程教学,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充分运用校园演播系统和校园网络管理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水平,凸显现代信息管理成效。

7、从残障学生生命成长的实际体验出发,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由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补偿性四大板块所组成的多元化的课程结构,创建适合本校“一校三部”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适切性特点的课程设置,及符合现代特殊教育理念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和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教育。通过组织学习,聆听讲座,撰写论文,专题讨论等形式,开展“爱心铸师魂”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在目标上要坚持层次性,以内化职业道德为终极目标,从最基本的道德良心——岗位责任心——事业心分层次建设;在环节上要坚持完整性,以树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核心,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观念,养成道德习惯;在措施上要坚持实效性,以促进教师自觉接受教育,自觉提升素养为目的,从目标、激励、制约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实效。

2重视专业培训。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100%教师学历达标,50%达大本以上学历,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进修研究生课程,100%的教师能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研究,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特教专业培训,包括:学科教育专业能力、康复训练专业技能、心理辅导专业技能等。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康复、教育、科研三者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继续完善本校梯队教师评审及考核奖励制度。形成特色带教、跟踪带教、多人带教等多种带教制度。开展校内结对互学活动,共同提高。每二年进行一轮校内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建立奖励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力争在四年内完成区、校骨干教师占教师的比例达10%20%各教学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力量配备合理,各科教学尖子在区、市内的特教领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4、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培训。为开阔教师眼界,学校将分批组织教师赴港台、日本、德国、美国等特殊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同时,积极搭建国内外专家来校指导的互动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5、组织课程研发。要求教师具备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编改编教材;从学生个性出发,自编校本教材的能力。特别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发脑瘫教育的课程,形成一支具有特殊教育课程研发、教材编写能力的骨干队伍。

6、实施校本研修。制定学校新一轮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形成针对学校实际的、有效的校本培训制度。把教育科研、校本研修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符合学校实际、服务于教师校本研修的网络支持平台。立足学校自身的特点,发挥各教研组优势力量,要结合新一轮的课改工作,开展沙发式议课、集智式备课改课、特色式讲课、反思式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

7、开展课题研究。以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课题《浦东新区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教育》、《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教育》的研究。强调教师团队合作研究与个体独立研究的结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研究的主体作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关注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在抓好新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尝试对现有成果的推广工作,学校每年将举办科研成果展示活动,以此促进科研工作不断延伸,促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8、专家引领指导。依托教发院和教科室的优势,定期请专家到校指导、讲座(每学期1~2次),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心理辅导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了解学科教学论、课程论、教学心理学、教育评价等的前沿知识和理论,掌握现代教育、心理辅导等相关技术,并结合学校学科教学和班主任等具体实践,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三)创建新型的德育格局

1、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校内德育工作系统和由家长委员会、社区文明共建单位组成的校外德育工作系统,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实行层级管理,形成德育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培养一支能言传身教,懂得残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善因势利导的德育工作队伍。

2、提升育德能力。通过专题研读、教育论坛、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增强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树立大德育观,各科渗透德育。引导教职工人人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素材、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做好残疾学生的道德建设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不断增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制订德育方案。制定学校新四年德育工作规划及相关的工作方案,尤其要根据三类不同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教育的内容,大力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残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形成规范运作、健康育人的良性循环。

4、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以“我能行”为主线,每月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组织各部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德育基地,社区各个德育阵地,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团队活动、主题班会、庆典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读书活动等,让残障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启迪。更有效地保护残障学生的成长,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能。

5、整合社会力量。成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工作委员会,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开放性育人格局。要求每位班主任申请一个专门用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EMAIL,并向全体家长和孩子公布相应网址,同时向家长和学生承诺网上服务条款,建立快捷、温馨的家校联络通道。与街道、国际社区、共建单位等联手合作,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交流平台,千方百计为残疾孩子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6、开展心理教育。围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为主线,对本校三类残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增强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促使残障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7、培育德育特色

加强德育专题研究的特色,用好德育校本教材,以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特奥活动、主题教育月等活动为抓手,积极建构学校“我能行”德育特色品牌。

(四)完善温馨的校园环境

1、抓好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合理调整布局结构,充分发挥、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更好地为残疾学生提供服务,为校园环境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增设教师休闲室、健身房,为教师调节心情、释放压力提供场所,让教师以健康良好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

3、在达到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设施、设备标准要求基础上,高标准配置适合三类儿童康复成长的现代化设施设备。

4、学校的环境建设根据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身,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原则,聘请专家为学校设计校园环境,突出以人为本,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设。四年内达到市级绿色校园学校标准。

5、突出环境育人,深入挖掘,开发隐性教育资源,学校利用楼梯间、长廊、墙角、食堂、宣传栏、绿地等开放空间,在校园文化设计理念中创设各种教育内容,从知识性内容、温馨提醒语、环保宣传到学生成果和活动展示,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棵大树都在“寄语”,每一座大楼都在“召唤”,每一个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人都在“传递人类文明的火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6、加强“校训、教风、学风”建设,增强师生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中的参与和了解,实现全体师生对学校共同愿景的整体认同,使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课程改革等成为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和信念。

(五)提升“康教一体”的脑瘫教育水平

1、加强硬件建设。改建、新建和完善适合脑瘫学生教育、康复的各类场所,加强硬件的维护与管理,提升康复与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2、开发校本课程。根据脑瘫学生教育、康复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究脑瘫儿童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针对我校脑瘫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水平、年龄特点、智力和肢体状况,以突出“生活适应”为核心,在完成开发编写《沟通与交往》、《康复》、《心理健康》、《生活自理》、《益智活动》五套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组织语、数、英、音、美等各门教材,形成完善的脑瘫学生康复教育的课程体系。

3、培养专技人员。从事脑瘫教育的老师,应该是集教学、康复、医疗为一身的复合型人员。学校将以专家引领、骨干带教、结对交流、实践锻炼、课题研究、教育考察等形式进行专业培训。如:依托高校的力量作为康复的实验基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聘请专家与顾问团定期、不定期到校进行指导;与日本旭川庄康复疗育中心结成姐妹校,互相交流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到日本、香港进行脑瘫训练技术的专业培训,回校再对全体教师进行二级培训;通过“康教合一”教育模式的探究,来强化教师科研水平等,逐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加强医教结合。医学介入,主要包括四方面:首先,管理介入。我校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合作,建立了脑瘫登记制度,使我校的脑瘫学生成为了上海脑瘫系统管理中的一员。其次,评估介入。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专业医师负责对脑瘫学生的身体常规健康检查,进行医学评估,对学生的瘫疾类型、瘫疾程度做出科学判断,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报告。再次,治疗介入。根据学生入学的初期评估报告,了解到学生需要干预的方向,由教师与专业医师一起为学生制定个别化干预方案。医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情况,及时干预治疗,包括需要时的手术和中医按摩针灸等。最后,培训介入。由专业医师为学校提供一系列医学培训。特殊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设置适合脑瘫学生的课程;其次,创设适合脑瘫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再次,运用适合脑瘫学生的教学方法。

5、建立多元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学生作品展示、补偿与康复、自评和互评等多种形式,建立综合、动态的学生成长记录册,实施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转向关注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努力把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保存并记录下来,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六)构建个性化的自闭症学生训练体系

1、加强硬件建设。改建和完善适合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各类场所。如感觉统合训练室(促进学生听觉、视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功能知觉的发展, 提高感觉统合能力)、作业治疗室(有系统性、针对性地学习日常生活活动、简单劳动、手工操作等作业技能的训练环境)、多感官治疗室(通过各种不同的感官活动,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来输送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其对外界的认知,丰富他们的信息量。)、言语训练室(设施齐全、配备先进,能对脑瘫学生言语障碍进行矫治并得以提高的训练环境)、个别训练室(满足学生不同缺陷和训练要求的个别训练环境)、生活情景室(结合学校课程和学生生活环境的教学环境)。

2、开发校本课程。根据自闭症学生教育、训练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究自闭症学生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逐步建立低、中、高三种障碍功能学生的课程。

3、探索安置形式。针对我校自闭症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经验水平和年龄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的安置形式。

4、研究训练方法。以程序化训练、游戏活动为主要模式,通过个别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居家训练等形式,对各类自闭症儿童进行适切、有效的康复训练。

5、建立训练方案

依据学生其基本功能所达到的年龄与自身的实际年龄之间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6、建立多元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学生作品展示、补偿与康复、家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建立综合、动态的学生成长记录册,实施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

 

四、保障机制

(一)观念保障

规划的制定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关注规划、参与规划,凝心聚力,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和体现。促进学校发展。

(二)组织保障

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及监督制度。此规划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校行政定期述职,汇报规划执行情况,以此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使规划顺利实施。

(三)物质保障

通过政府和各级领导对学校的政策优惠和倾斜,多方筹措资金,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学生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物质保证。

(四)评估保障

1、建立学校发展计划监控与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校长为核心,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及社区代表组成,对计划承担设计和规划、组织和实施、评价和反馈、调整和修订等职能,根据实施计划和评估指标组织中期评估和总体评估。

  2、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加强项目管理,将各项目任务、措施落实到人和部门,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监督和评价,适时进行调控。

  3、建立社区、家庭、学校合作办学机制,组建校级家委会,建立听证制度,定期举行会议,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20119

 

 

 

 

     
 
版权所有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Copyright By minh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2009-2010.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