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团生活 | 教师发展 | 雏鹰展翅 | 康复天地 | 资源管理 | 服务保障 | 教工之家 | 德育之窗 | 文明在线
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案例3
来源:陆慧姣   发布日期:2014-06-03   浏览次数:2055

巧用媒体 读中品味 思中感悟 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陆慧姣 一、教学背景 《秦兵马俑》是聋校语文教材第十七册补充教材中的的一篇讲读课文,替代了第二单元中《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而《秦兵马俑》这篇文章就是抓住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对于秦兵马俑,我们班的学生都孤陋寡闻,没有去旅游过,只有一部分学生在电视上见过,但是对于秦兵马俑的规模、气势、神态等等特点学生知之甚少,没有清晰完整的印象,这就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满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渴望了解秦兵马俑的来龙去脉,知道更多的有关知识。 对已步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学会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学生对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在的难度。 就本课教学来说,课文介绍秦兵马俑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它所涵盖的信息却是无限的。以电脑为载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整合图片、文字、音像等等资源,使之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引入到师生课堂的学习中,参与到阅读对话的过程中,为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知识创设出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多媒体教学与语文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且提供了更为优越的个性化阅读环境。各种丰富信息让学生在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意义建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挖掘智慧潜能,促进自我实现。 二、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类型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课共分五课时教学,我执教的是第四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着重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九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秦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感悟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秦兵马俑的精美,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 1、直观演示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兵马俑的特点和有效进行学生、文本、教师对话提供了平台。 2、启发式教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方法的训练指导。 1、读写结合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学习完神态各异的兵马俑之后,学生跟着作者的方法,尝试塑造属于自己的兵马俑。这样做既深化了课文的学习,又训练了学生说、写的能力,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2、圈画法——小组自学时,就要求学生圈画出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去感悟兵马俑的个性特点。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 3、读中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兵马俑的特点时,我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自主感悟。 教具准备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秦兵马俑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秦兵马俑》的各种图片,做成PPT 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带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设置悬念——复习引入,感受“规模宏大”——品读感悟,体会“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教学片段 师:件件马俑都是珍品,都是宝物,真让人惊叹啊!据说在这成千上万的兵马俑 中竟然找不到两个神态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第10自然段。 (教师引读第10自然段)  师:这一段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他们的神态写 具体些生动的? (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品读课文,抓住“若有所思、眼如铜铃”等词语理解) 师:作者为了突出陶俑“个性鲜明”的特征,不仅写了所见,还写了所想。 (分别有四个学生上讲台在媒体上划出看到的和想象的) 师: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 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我们也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陶俑的神态 (欣赏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神态) (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抓住外貌、神态描写,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作业: 1:有的车兵俑小心翼翼地保护驭手,好像不让敌人伤害他。 2:有的右手执缰绳,左手执弓箭,好像准备上马冲杀。 3:有的眼睛盯着敌方,好像准备战斗。 4:有的皱着眉头低头思考,好像在考虑怎样战胜对手。 5:有的显出仇恨的神色,好像要为被杀害的亲人报仇。 6:有的显出紧张的神色,好像是第一次参战。 7:有的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8:有的满脸激动,好像想要迫不及待地冲上战场。 9:有的神态极为沮丧,似乎想到自己快要死了。 (教师把作业放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并批改) 师:你们真棒!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逼真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不能不引起学生和文章、教师的共鸣,课堂的三体为一也就水道渠成,创设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学生也能游刃有余地看出此段的写作特色。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在理解,还要学会运用,从言语的内化、组织到言语的生成表达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语言训练的过程。这一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学生的思维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开想象为散发点,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本堂课达到会读、会学、会用。 1、 媒体运用得当,有效为教学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语文教学不仅仅 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从百度文库资源中收集的各种图片、视频资料,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的需要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与观察图画,以及视频和PPT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读文章,看画面,发挥想象,品味重点段落和词句,感悟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体会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拉近了这2000多年前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学生的距离,充分让百度资源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这样利用多媒体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序排列,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的“看”创造了机会,使学生的眼睛活了起来。 2、教学方法得当,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白文章的结构,在思中感悟兵马俑的特点,在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写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在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学法方面,主要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学生的读、思、说、写有机结合。 教学中,我尽量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同时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与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尽可能的充分体现。在教学中,教师把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句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整合”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行为。为学生设置的学习目标,利用有效的视频课件手段,创设了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从而促进教学任务较好的完成。 3、创造了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的嘴活起来。 让学生兴致盎然的是在学习“个性鲜明”这个部分时,通过第十自然段的读与想象,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神态,并适时提供图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然后模仿“有的……有的……”进行描写。通过学生的嘴,一个个鲜活的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学生想象力闪现出来的智慧的火花。 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还是蛮大的,我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在一节课时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精练紧凑,连自己的教学语言也显得比以往要干脆很多。所以在重点部分,特别是课文的第十自然段,让学生品读涵咏的时间很少,所以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广,只是一些平时语感很好的同学能够瞬间跟上我的思路。